导读:随着2023年新一轮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结果的出炉,这8家在2023年中接受检查的“问题”券商的庐山真面目也正式曝光。据叩叩财讯最新获得的2023年投行业务内控现场检查的结果通报显示,中天国富、华西证券、华创证券、中德证券、西部证券、华泰联合、国信证券、万和证券等8家券商在2023年中遭到了监管层的现场检查,从现场检查的结果来看,与去年类似,除一家存在轻微问题,被予以监管关注和提示外,其余7家也皆被处以行政监管措施。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方知跃@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于今年年初启动的2023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在经过了证监会的现场检查、责任判定及量责处罚后,检查结果终于于近日正式出炉。
早在2023年2月,叩叩财讯便独家报道了上述一轮券商投行内控检查的启动(详见叩叩财讯2023年2月15日相关报道《最新一轮券商投行内控检查来袭,八家“问题”券商遭检!严查IPO“一查就撤”,监管层欲修订现场检查及督导规则》)。
彼时,便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证实,此次共有8家券商成为了该批现场检查的目标。
日前,据叩叩财讯获得,证监会已经将此前对八家券商进行的投行内控及廉洁从业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业内进行了通报。
这是证监会针对证券公司进行内控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的第二批企业。
早在2022年时,首批8家券商便已经遭受了该专项检查并纷纷受罚。
该针对国内券商投行业务内控制度的专项检查最初发端于2022年初,斯时,证监会在系统内正式下发《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现场检查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与此同时,展开了对八家券商的现场检查,证监会表示,其举目的主要便是为督促证券公司不断加强投行业务内控建设,提升执业质量。
2022年,华金证券、华龙证券、民生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联储证券、华安证券等,成为了首批专项检查的受检者。其中除了一家存在轻微问题,被予以监管关注和提示外,其余7家皆被处以行政监管措施。其中被证监会视为问题最为严重的“个别券商公司”,更是被暂停相关业务资格三个月(详见叩叩财讯2022年11月26日相关报道《突发,华金证券保荐资格被叫停三月:多起投行项目卷入“内控不力” ,IPO计划受阻三年内或无望上市!》)。
“开展针对‘问题’券商开展投行业务内控检查,此后将常态化,也就是每年一批,这也是监管层着力整治有关投行保荐项目“带病冲关”和“一查就撤”等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在2023年初,新一轮投行业务内控现场检查开启伊始,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讯,“2023年中接受现场检查的该批8家投行券商,主要是由监管层有针对性地重点选择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投行项目撤否率高和问题项目多的保荐机构组成。”
如今随着2023年新一轮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结果的出炉,这8家在2023年中接受检查的“问题”券商的庐山真面目也正式曝光。
据叩叩财讯最新获得的2023年投行业务内控现场检查的结果通报显示,中天国富、华西证券、华创证券、中德证券、西部证券、华泰联合、国信证券、万和证券等8家券商在2023年中遭到了监管层的现场检查,从现场检查的结果来看,与去年类似,除一家存在轻微问题,被予以监管关注和提示外,其余7家也皆被处以行政监管措施,其中,五家券商被重点点名,同样也有一家企业被成为了存在“较大问题”的典型而被予以重罚,其相关的保荐业务资格也被顶格处罚叫停三个月。
在过去两年中,投行业务一度有所起色的万和证券,即是该次内控现场检查中存在问题的最为严重者。
据叩叩财讯获悉,因在上述投行现场专项检查中被查出的相关案由,万和证券的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将在2023年10月16日至2024年1月15日期间被叫停。
“万和证券的投行保荐业务在2020年前后曾有过一波小高潮,当年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其也曾有过欲寄望市场的改革提振投行业务的计划,也在此时,万和证券曾向监管层递交了数家IPO保荐项目。”另一位曾在万和证券内任职的资深投行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但这些项目本身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大部分都存在“硬伤”,所以最终不仅未能让万和证券顺利打开投行保荐业务的局面,反而让其成为了监管层现场检查的对象。
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也向叩叩财讯证实,万和证券之所以入选2023年投行内控现场检查名单,便是与其在2020年至2021年间申报的多起IPO保荐项目的质量有关。
华泰联合、国信证券则是这批在2023年中被监管层施以投行内控业务现场检查的8家企业中最为知名的券商,也是唯二的两家一线券商。
华泰联合在国内IPO业务中的执牛耳地位自是不必多言,无论是从当年科创板开板时那“三中一华”的格局,还是目前仍处业内前五的市场地位,虽前有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的断层式遥遥领先,后又有海通证券的崛起超越,华泰联合的投行业务仍是诸多中小券商难以撼动的。
国信证券近年来的投行业务发展虽不如华泰联合迅猛,当年依靠创业板开板而弯道超车的它,至今依然是业界无法忽视的存在,如今市场地位纵然难复往昔,但依然能在历年的投行业务前十大券商的排名中觅得其踪迹。
“华泰联合成为‘问题’券商被现场检查,这一结果还是令人比较诧异的,不过幸运的是,作为一家国内一线券商,其内控和有廉洁从业问题还是基本经受住了核查的考验,从检查的结果来看,问题应不大,也成为了这8家被检查券商中唯一一家目前未遭到行政监管措施。”北京一家中字头的大型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告诉叩叩财讯,而国信证券虽贵为国内一线券商,其被纳入“问题”券商的名单,则并不令人惊讶。
早在2023年初,在尚未披露于2023年接受现场检查的8家券商名单之时,叩叩财讯便在相关报道中指出,国信证券难逃此番检查的“法网”。
“从检查情况看,各公司基本建立健全了投行‘三道防线’内控体系,但仍普遍存在部分投行项目内控把关不严、未有效关注重大事项等问题。”证监会在对2023年的投行内控及廉洁从业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报表示。
除了万和证券最为严重被暂停相关保荐资格外,在上述相关通报中,国信证券与中天国富皆被两次点名。
1)万和证券投行业务前景的“危”与“机”
万和证券成为2023年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的反面典型,这并不让人意外。
和2022年在该项现场检查中同样“获此殊荣”被叫停保荐资格三个月的华金证券相较,万和证券在IPO保荐项目的执业质量缺失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如上述所言,万和证券成为2023年投行内控专项现场检查的8家券商之一,主要源于在过去几年中其惊人的投行项目撤否率。
据叩叩财讯统计,在2021年以来,万和证券沪深两市申报的IPO项目共约6例,其中有4例皆以撤回申请而叫停,还有1例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告终。
广东佳奇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佳奇科技”)是注册制改革以来,万和证券向监管层申报的首例由其保荐的注册制下拟IPO项目。
公开信息显示,佳奇科技于2020年6月28日提交IPO申请并获得受理,并在同年10月通过了深交所上市委的审核,此后更是推进到了注册环节,但2021年10月13日,也就是佳奇科技在提交注册申请近一年时间后,突然主动撤回注册申请的方式放弃继续推进上市。
据叩叩财讯获悉,佳奇科技IPO失败的背后,便是与证监会在注册环节对其发起的现场检查有关,通过该次检查中,监管层发现佳奇科技不仅会计基础和内部控制存在不规范和不健全的问题外,还有巨额资金流水往来成谜,供应商、委外加工商关系错综复杂且猫腻暗藏。
广东润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润科生物”)IPO则是注册制下万和证券保荐项目的首例失败者。早在2021年5月21日,刚刚才经历了深交所的首轮问询,润科生物便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在润科生物IPO宣告终止后不久,由万和证券保荐的同样申报创业板上市的深圳市乐的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的美”)也步其后尘,撤回了上市材料。
而因在广东真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真美食品”)IPO保荐中的有关违规行为,早在2022年3月,万和证券便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这也是万和证券在注册制下因保荐业务获得的首份书面监管警示措施。深交所给出的监管理由是其在对真美食品IPO的保荐工作中,存在对“生产成本核算相关事项核查不到位”、“相关内部控制核查不到位,未充分关注发行人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的异常情形”、“、“未审慎核查发行人在建工程、实际控制人与施工方关键人员的资金往来”、“对发行人现金收款销售收入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等四大问题。
深圳市华南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南装饰”)IPO为近三年来万和证券保荐的唯一一单拟主板上市项目。
但在2021年12月16日召开的证监会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2021年第137次发审委会议上,由万和证券保荐的华南装饰IPO被无情否决。
至此,近三年来,万和证券申报的6大IPO保荐项目中仅剩惠州仁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仁信新材”)一根独苗。
不幸中的万幸,仁信新材于2023年7月3日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了万和证券2021年以来唯一护航成功的IPO项目。
不出所料,“在润科生物、乐的美、真美股份、佳奇科技、华南装饰等项目中,尽职调查明显不充分,但质控、内核未予以充分关注”成为了万和证券在次轮投行内控现场检查中被定性为“问题较严重”并被叫停相关保荐业务的违规主因。
据日前证监会对投行内控现场检查的结果通报显示称,万和证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内控监督缺失,整体内控建设和规范性水平较低。存在内控组织架构不健全、内控部门履职不到位、未按规定建设使用工作底稿电子化系统、未严格落实收入递延支付机制、‘三道防线’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问题”,此外,证监会还认为万和证券的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近三年未开展投行条线廉洁从业合规检查,部分岗位人员出现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情况。
基于上述违规行为,万和证券被证监会采取责令改正并限制业务活动的监管措施,暂停公司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3个月。同时,公司总经理及时任分管投行业务高管、时任质控部门负责人杨祺、内核部门负责人高名柱、投行二部部门负责人陈慎思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虽自2023年10月中旬起,万和证券被叫停公司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3个月,但对于万和证券而言,对其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有限的。
“万和证券除2020年和2021年在投行业务上稍有起色之后,后续便明显乏力,2021年后,基本就已经没有新增IPO和再融资等业务了,目前沪深两市包括北交所在内,都已经没有其IPO和再融资的在审项目,据我所知,万和证券的IPO储备项目在早前就已经断档多时,在较早之前,其曾担任辅导工作的拟上市项目都全部终止了辅导。”上述北京一家中字头的大型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告诉叩叩财讯,从这一点上看,业务暂停三个月,似乎并不会给本来就已经停滞不前万和证券投行业务带来多大影响。
“如果万和证券能利用这次被证监会点名整改的机会,一举整顿好企业内部的内控顽疴,重新轻装出发,也许还能化‘危’为‘机’”,上述投行负责人士补充道,万和证券的投行业务团队还是一支较为年轻的团队,其在2016年才获得保荐机构的资格,至今也仅7年。
“万和证券如今共有24名保荐代表人,团队大部分是2020年后从别的券商跳槽加盟来的,其中主要自于英大证券,这批保荐代表人大部分还未有成功保荐项目的经验,在项目的操作上缺乏经验是事实,希望经过此次教训,真的能够做到深刻反省,练好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一位来自于万和证券的内部人士向叩叩财讯表示。
2)四大问题浮出水面
除暂停万和证券的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外,早在2023年9月初,其余6家受检券商的相关处罚便已陆续公布。
其中,中天国富被采取监管谈话的措施,国信证券、华西证券、西部证券被责令改正,华创证券、中德证券被出具警示函。
据证监会日前在业内对2023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的结果通报显示,2023年的该轮次检查中,受检券商主要存在4大方面的问题:
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有效性不足。
如中天国富质控内核与业务部门人员交叉混同,万和证券质控项目现场检查比例偏低,内控各环节对发行审核部门提出的关键性否定意见未有效关注等。
二是“三道防线”把关不严。
如国信证券在某项目执行阶段,尽职调查不充分,未对主要股东进行关联方核查、未对主要股东的异常入股行为进行核查;中德证券在质量控制环节,对项目质量、风险把关不严,对撤回后再次3申请上市的项目重点问题关注不足;万和证券在内核风控环节,反馈意见落实不到位,内核部门亦未跟踪落实,对外报送材料大幅删减内核关注问题等。
三是薪酬绩效考核体系不合理。
如万和证券、中天国富等证券公司递延支付比例较低,存在预发业绩激励且在项目撤否后未予追回,过度激励问题突出;绩效奖金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设有专门的业务承揽绩效奖金等。
四是廉洁从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多家证券公司投行项目聘请第三方未严格履行合规审查程序,申报文件中未充分披露聘请第三方事项。除上述共性问题外,万和证券、西部证券、国信证券还存在内控建设严重滞后、未按规定建设使用投行业务工作底稿电子化管理系统,员工考核流于形式,部分岗位员工存在廉洁从业事件等问题。
“对券商投行业务的该次内控检查,是继续秉承监管层此前的‘五’、‘三’、‘四’指导方针所执行的。”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经。
所谓监管层针对投行业务内控检查的“五三四”指导政策,则分别为“明确五种应当开展检查的情形和三方面重点检查内容及四类应当予以处罚的主体。
五种应当展开检查的情形分别包括投行项目撤否率高、投行执业质量评价低、负面舆情数量多或影响大、承销公司债券或管理资产证券化项目违约率高、因投行业务违法违规被采取重大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
三方明重点检查内容则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投行内控制度机制的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投行业务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的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以及公司高管、内核、质控及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履职尽责情况。
证券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内控人员、业务人员等组成了四类应当予以处罚的主体,在现场检查中若该四类主体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依法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者移送稽查部门、司法机关处理。
“2023年的检查告一段落,按照监管的安排,新一轮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又将在不久之后正式开启。”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讯,所有的检查都只是手段,但最终目的主要还是为督促各个证券公司不断加强投行业务内控建设,提升执业质量。
证监会最后也在最新检查结果的相关通报中要求各保荐机构要切实落实《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树立质量优先、审慎申报的理念,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勤勉尽责开展工作,切实提升执业质量,尤其要在遏制规模冲动、避免“一查就撤”、防止“带病闯关”。
(完)